当前浏览器版本较低,部分功能响应较差。使用完整功能,请升级浏览器到最新版本或IE9以上。谢谢!

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添“生力军”

来源:时间:2010-10-25

 她,占据了全国城铁自动化市场50%的份额,让高铁领域65%的动车搭载着她的列控设备,不仅如此,她还是国内惟一可提供核电控制系统的公司,我国已建在建的核电站都有她的产品。
 她,虽然仅仅只有17年的发展历程,却敢和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发展了上百年的世界名企一争高低,自称“中国创造,世界品质”。并被国际知名的美国ARC咨询公司评为全球过程自动化50强,是中国本土惟一入选的企业。
 她,就是我国自动化控制系统领域自主创新成果和市场占有率居首、装备制造产业的领军企业——和利时集团,目前核心业务已整体迁址开发区,将成为开发区装备制造业新的生力军。
 
【发展历程】
小部门跃升集团公司   营业额17年增千余倍
成功孵化、雏鹰试飞、成长烦恼、稳中求进、国际化发展...”回顾公司的发展时,和利时集团董事长王常力感慨颇多,从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一个仅有42人的事业部发展到一个3000余人的上市集团公司,和利时的成长之路亦经历了高开低走的阵痛,幸运的是,他们最终走向了健康发展。
1993年,王常力在完成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流技术DCS(分布式控制系统)开发研究后,萌生了把技术转变成产业化的想法,并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成立独立的自动化事业部,30万现金,42个人,开始了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的步伐。
技术上的优势,让他们在第一年就有了利润,并在3年后成立了公司,产品成功进入火电、石化、核电领域,结束了核电等领域主控系统这一关键重大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1999年,和利时成为北京第一家通过双高认证的企业,2000年揽下了第一个城轨建设项目工程——北京地铁13号线的自动化监控系统,完成了国内首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铁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应的公司效益也发生了快速的增长,搬进了自己建设的大楼。成功来得太快,企业浮躁的心理油然而生,他们没能顶得住多元化经营的诱惑,开始扩展业务,但盲目的拓展,反而让公司的核心能力发展停滞了,业绩在亿元左右无法突破。
那时候,我异常苦闷,苦苦寻找问题的根由,读了大量的书,最终确立了12个字的公司发展方针“抵住诱惑,耐住寂寞,稳中求进。”回忆这段经历时,王常力至今唏嘘不已。在这12个字的指导下,公司的多元化经营重归核心业务,放弃了国内上市的机会,也正是这12个字,让和利时重回了健康的发展之路。
 “2008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9年完成销售合同26.3亿,今年突破30亿没有任何悬念。”这就是现在的和利时,从2007年开始,他们开启了集团化、产品化、国际化的发展大门,并于今年注册成立了和利时集团,下辖5家控股公司,4家参股公司,营收比十几年前增长了千余倍。
    
迁址亦庄再谱新华章   长远目标瞄准国际化
 随着核心业务的壮大,公司规模的快速发展,原本引以自豪的1.8万平方米基地显然已经无法承载和利时日益强大的身躯,而且公司确立的集团化发展方向也需要一个广阔的平台,在多方考察之后,他们将腾飞之地选择到了亦庄,这个北京市的惟一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开发区,我们可以与世界五百强为邻,在这里有创新的土壤——惠企政策多。”集团副总、新闻发言人邵柏庆一语道出公司选择亦庄的缘由,和利时最终的目标是要大规模国际化发展,做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业企业,开发区的整体环境无疑是最适合的。
 为了充分融入开发区、了解开发区,和利时在2008年就派出了入区先遣“部队”——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将着力发展的PLC业务率先布局在开发区,紧接着其控股的医疗公司也进入开发区发展。
 2010年7月,占地近8万平方米的和利时控制与自动化系统产业基地完成建设,9月份,和利时集团的成员除两家合资公司以及杭州公司外,全部迁入开发区。
 “ 这只是我们的一期建设,我们的总体规划是26万平方米,将这里建成和利时的总部基地、经营基地、制造基地、研发基地。目前主营业务的研发制造基本都在这里完成。”对于未来在开发区的发展,邵柏庆充满了信心,迁入新的基地,公司目前已经新生产线,产能将大幅提升,将为附近区域提供数百就业岗位,新基地还为公司的信息化建设,集团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为公司在2012年大规模向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竞争力】
坚持发展自主核心技术 完成自动控制中国创造
 装备制造业在实现国产化的过程中,被称为“中枢神经”的自动化控制装置部分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往往是绝大部分设备都能自己生产了,而自动控制部分却依然不是“中国创造”,是和利时让这种局面成为了历史。
翻看和利时的主营业务简介,脉络很清晰,覆盖了主流控制的三大类:以DCS为主线的过程自动化业务,以PLC为主体的工厂自动化业务,和交通安全为主线的轨道交通自动化业务。
 代理跨国巨头的洋品牌,轻轻松松就赚到钞票。可和利时不这么想。控制系统是制造业的命脉,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成熟的控制系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只能听任外人的摆布。我国第一台DCS的样机就是由王常力领衔自主开发区出来的,这也奠定了和利时从创建就一直坚持自主开发和制造控制系统。“现在回想起来,由于第一套设备100%自己开发的,播下了很好的基因,企业的发展才有了很好的基础。”王常力感叹。如今和利时已经自主研发第四代控制系统了。
 正是看中了和利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铁道部、中广核等重大装备项目纷纷订货。和利时业务也从初级的工业自动化进入高速铁路、核电领域。
 2007, 和利时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系统———HOLLiAS®分布式控制系统(简称DCS)首次进入了百万千瓦核电主控系统应用领域,从此结束了核电领域主控系统这一关键重大装备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不仅如此,他们还制造了中国火电60万千瓦和100万千瓦机组的“中国脑”,实现了60万千瓦及以上主流机组中控制系统的国产化,又一次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不仅仅是在核电基地、大型火力发电厂,就是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在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控制着这些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控制装备都由和利时公司研制出来了。
 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利时公司和公司总裁王常力博士榜上有名。
                
占据地铁自动化市场50%份额 亦庄线上同样可见和利时
如轨道交通自动化业务也是和利时最主要的运营业务, 2000年和利时揽下了第一个城轨建设项目工程——北京地铁13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完成了国内首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铁综合自动化系统。
此后,和利时以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新技术综合解决方案,2001年中标深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随后分别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中标广州地铁3号线、4号线、5号线综合自动化系统。高质量的工程和能力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和利时的技术方案已成为行业事实的标准,并在2008年参与国家地铁综合监系统的标准制定。
据邵柏庆透露,开发区内的首条地铁线——亦庄线上的综合监控系统也是由他们提供的。
 
高铁信号领域精耕细作 快捷安全出行保驾护驾
 和利时自2003年中国铁路CTCS技术体系起步之际,即全方位参与了中国铁路列控系统标准规范制定、通过设备自主研发、工程实践,完成了技术储备工作;依托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契机,结合多方位战略市场运作,逐步成长为供应中国铁路列控系统设备的核心企业之一。
目前公司的400多套车载设备已成功运用于北京局、上海局等9个路局的200公里及以上运营线路,为确保动车组安全、准时、快速运行提供有效保障。还有180多套地面设备,成功运用于郑西线、沪宁线、达成线、成灌线、京沪线、京哈线、福夏线;120多套将运用于即将开通的广深港、秦沈、长吉、太中银、夏深、遂渝、惠银、汉宜等。
2009年,和利时自主研发的CTCS-H列控车载设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的最高安全等级认证。和利时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再创新,推出了CTCS-3级列控系统技术与产品,并于2010成功应用在时速350公里的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上。
 
啃下PLC“这块难啃的骨头”  一心要让自主品牌当上主力
自动化控制系统是高科技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水平在较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制造业的竞争力,虽然国内企业在DCS市场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竞争能力,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工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在较大的程度上依赖跨国供应商, PLC就是一个突出的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数次的努力都没能成功,今天,跨国品牌仍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
想做的人没有资金,有资金的人又不愿投入或者没技术没经验。”在国产PLC陷入困境时,又是和利时开啃了这块难啃的骨头。
邵柏庆告诉记者,发展PLC是我们的战略计划,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利时不仅拥有了满足PLC产业化需要的持续高投入,更拥有国家级的技术中心、多项技术专利,这些都是支持PLC技术产品化的强有力后盾。
最终,和利时也不负众望,推出了LK系列PLC,是国内首款大型PLC系统,成功在市场站住了脚。“我们明年还会推出新产品,丰富PLC的产品线,相信,我们有这个能力让国产PLC成为中国制造的首选。”邵柏庆坚定地表示。
  
【最新动态】
    扛起行业创新领军大旗      启动中国自动化创新基地建设
2010年10月23日,和利时将在新址举办自动化创新基地落成仪式,基地启动后每年将招用300余人的学生,与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等学院共同打造产学研平台。用邵柏庆的话说,和利时希望承担起一个行业领军企业更重的社会责任,不仅自己坚持创新,还要带动自动化产业的创新,为同行提供一个可以交流的公共的开放的试验平台,为自动化领域培养潜在的人才。